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友感怀 > 斗志昂扬,艰苦创业,共度难关

斗志昂扬,艰苦创业,共度难关

2015年09月09日 11:09:51 访问量:1026

斗志昂扬,艰苦创业,共度难关

——忆三年困难时期的博兴一中

吉化仁

年青的新中国,于1959年——1961年,陷入了极端生活困难时期。当时的博兴一中共有16个教学班。自公社化以来,学生的户口都迁到学校。师生口粮,全由粮局调拨。供应标准,每人每月28市斤。为了节约用粮,支援重灾区,由28市斤,降到26市斤;又由26市斤降到24市斤。作为青年小伙子,每天8两粮食,显然是不够的。上级号召,节约用粮,瓜、菜代,生产自救。于是博兴一中师生在党支部领导下,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生产自救措施。

首要的是抓生活。学校决定暂时把体育场刨起种植地瓜。各班划地片,包种、包活、包管理,夜间轮流护校,保卫生产。秋天收获喜人,具体数量失记,只记得其中一个最大的地瓜有5斤多。解决了口粮困难问题。

1960年春,学校与龙河村联系好,到龙河洼种高粱,一共种了两大方。秋收时,学校派部分师生到龙河收获高粱。大家出没在青纱帐里,不见人影,但“洪湖水,浪打浪”的电影插曲歌声,飘荡在龙河洼的上空。剪下的高粱穗运回,高粱秸就不要了。大家看着生产果实,喜笑颜开,对生活也起了很大的补充作用。

到了秋末冬初,由于过冬口粮紧缺,学校领导决定,除高中毕业班外,全校16个班齐出动去龙河洼拣粮补充越冬的口粮。当时已是初冬时节,寒气袭人。因手脚麻木,有时一颗豆粒,须拣两三次方能拣起。尽管如此艰苦,大家还是有说有笑,相互挑战,看谁拣得豆粒多。班与班还拉拉歌,真是天寒地冻心里热。前后拣了七天粮,共计拣了两千九百多斤豆子,缓解了生活困难。

学校为了进一步缓解教职工的生活困难,提倡个人大种“十边地”。个人在房前、屋后、路边、墙角、空地,开荒种植高粱、玉米、南瓜、葫萝卜、菠菜、小油菜等充饥。我记得与家人开十边地,收获了胡萝卜一千多斤,高粱一百多斤,南瓜二百多斤。一家大小三口人,解决了很大生活困难问题。在全校职工大会上还受了表扬。别人种十边地的收获也相当可观,都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。

在多方面开辟口粮来源的同时,在生活安排上也想了些办法。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规定:上午只上前两节课,三、四节时间,男生借用小推车,下坡打胡绿豆,女生则下伙房帮厨。下午两节课后,还是男生下坡采集野菜,女生在家帮厨。男生下坡回来,满载而归,其乐融融;女生每人挥舞两把菜刀,在菜板上剁菜.嘻嘻哈哈,兴高采烈,全不见度荒愁容。

学校为了改善师生生活,增加生活营养,还安排人员养猪、培植人造肉、小球藻等。由于学校领导十分关心师生生活,带领大家积极抗灾度荒,终于度过了生活难关。

学校提出的响亮的口号是:吃粗吃饱,革命至上,工作第一。当时人们的革命热情高,经领导一号召,大家的革命积极性就上来了,都全身心地趴在工作上。当时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安排,是突出重点学科,要求师生在重点学科的教与学上丝毫不能放松,要精益求精。于是晚上,每个班教室前后亮起两盏汽灯,学生伏案复习或做作业,教师则轮流亲临现场辅导,至夜十点方歇。教师晚上除辅导外,还要备课、批作业、搞教研活动,直到晚上11点以后才休息。熬到这时,肚中早已肌肠辘辘,但大家决不早退。当时我解饥的办法是:事先早购下一瓶廉价葡萄酒,每当午饭前或晚11点后饥饿时,便回宿舍喝12口葡萄酒,借酒劲,肚内发热,便不觉饿了,再回办公室工作到深夜。

对课堂教学,一丝不苟。保证按时上课,风雨无阻。如遇外出集体劳动或执行什么任务,就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,一堂课也不耽误。作文做到篇篇批改,并有眉批、总批。

关于教学成绩、质量,别班的情况我不了解。就谈谈我熟悉的班级吧!我当时任高中一级一班的班主任,兼高一级两个班的语文课。高中一级从19588月份入学,经1958年秋大炼钢铁、深翻土地、种卫星田,昼夜奋战,上课受到了一定影响。又经19591961年上半年两年多度荒到高中毕业,可谓艰难曲折,但并没有荒废学业,反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高中一级两个班入学时共有80多人,到毕业时,除去退学的还有65人。经过全国统招,考取本科生16人,占毕业生人数的24%强。此外,还有参加军校的数人。在当时来说,能有这样的教学成绩是相当不易了。

四十多年过去了,弹指一挥间。回忆往事,我仿佛又回到了35岁左右的中年时代,真有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之感。当时的校风是: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。师生齐心向前看,群情激奋,校院内书声琅琅,歌声嘹亮。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○○二年三月一日

(作者简介:吉化仁,系山东潍县人,192610月出生。于1955年调来我县,先在博兴师范任教,于1958年调入博兴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,并兼任教研组长及校工会主席多年。19805月,调至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。1977年后为县政协常委,1983年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、文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。19934月离休。他为人诚实忠厚,生活俭朴,工作勤恳,成绩显著,是我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工作者。)

 

编辑:蔡江
上一篇:在博兴一中任教的回顾
下一篇:没有了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山东省博兴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山东省博兴县一中路一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